一、常用基礎資料和公式
二、鑄件 設計的工藝性和鑄件結構要素
三、鍛造、沖壓、拉深 設計的工藝性及結構要素
四、焊接、鉚接 設計工藝性
五、零部件冷加工 設計工藝性和結構要素
六、熱處理
七、表面技術
八、裝配工藝性
九、工程用塑料、粉末冶金零件 設計要素
十、人機工程學有關功能參數
十一、符合造型、載荷、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結構設計準則
十二、裝運要求及設備基礎
十三、機械設計的巧(新)例與錯例
十四、介紹一種新的計算方法---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機械振動
七、表面技術(一)表面技術的分類和功能
1、表面技術的含義和分類
2、表面技術的功能
(1)表面技術在機械零部件、工程、功能構件等方面的功能:表1-7-1,P1-539
(二)不同表面技術的特點
1、表面技術的特點與應用:表1-7-2,P1-542
表面涂覆技術:P1-542
表面改性技術:P1-547
復合表面技術:P1-550
納米表面技術:P1-550
2、各種薄膜氣相沉積技術的特點對比:表1-7-3,P1-550
(三)機械產品表面防護層質量分等分級(JB/T 8595-1997)
(1)表面防護層質量外觀等級(涂覆層不得有漏底和明顯的厚薄不勻等缺陷):表1-7-4,P1-551
(2)電鍍化學處理層等級:表1-7-5,P1-552
1、技術要求:表1-7-6,P1-552
2、試驗方法
(1)交變濕熱試驗:表1-7-7,P1-553
(2)鹽霧試驗:表1-7-8,P1-553
(3)熒光紫外線/冷凝試驗:表1-7-9,P1-553
(4)低溫試驗:表1-7-10,P1-553
3、檢驗規則:表1-7-11,P1-553
4、試驗結果的判斷及復試要求
(四)電鍍
1、電鍍層的分類:表1-7-12,P1-554
2、金屬鍍層的特點及應用:表1-7-13,P1-555
3、鍍層的選擇
(1)電鍍層電鍍順序:表1-7-14,P1-556
(2)主要金屬鍍層厚度:表1-7-15,P1-557
(3)鍍鉻層厚度:表1-7-16,P1-558
(五)復合電鍍
1、復合電鍍的優缺點:表1-7-17,P1-559
2、符合電鍍的類型和應用:表1-7-18,P1-559
(六)(電)刷鍍
1、刷鍍通用工藝流程:表1-7-19,P1-561
2、刷鍍層的厚度控制:表1-7-20,P1-563
3、不同工況下鍍層的選擇:表1-7-21,P1-563
4、不同金屬材料上的電刷鍍:表1-7-22,P1-564
5、常用單一鍍層安全厚度:表1-7-23,P1-565
(七)納米符合電刷鍍
1、納米復合電刷鍍技術原理、特點、應用:表1-7-24,P1-565
2、納米復合電刷鍍層的性能:表1-7-25,P1-566
(八)熱噴涂
1、不同熱噴涂方法的技術特性比較:表1-7-26,P1-569
2、噴焊與噴涂的特性比較:表1-7-27,P1-570
3、噴涂基體表面基本設計要素:表1-7-28,P1-570
4、熱噴涂材料的選擇原則:表1-7-29,P1-570
5、涂層類別、特性、噴涂材料選擇:表1-7-30,P1-571
6、機械零件間隙控制涂層(可磨耗密封涂層):表1-7-31,P1-574
7、幾種典型耐高溫熱障涂層:表1-7-32,P1-575
8、幾種典型的電絕緣或導電涂層:表1-7-33,P1-575
9、熱噴涂應用實例:表1-7-34,P1-576
(九)塑料粉末熱噴涂
1、塑料粉末熱噴涂 特點、涂料類別、涂層性能、應用:表1-7-35,P1-580
2、塑料粉末噴涂方法的原理、特點、應用:表1-7-36,P1-581
3、塑料涂層的應用實例:表1-7-37,P1-582
4、塑料噴涂對被噴涂件結構的一般要求:P1-583
(十)鋼鐵制件粉末鍍鋅(JB/T 5067-1999)
1、鍍層厚度等級及厚度值:表1-7-38,P1-583
(十一)化學鍍、熱浸鍍、真空鍍膜
1、化學鍍、熱浸鍍、真空鍍膜 的特點及應用:表1-7-39,P1-584
2、離子鍍TiN、TiC化合物鍍膜:表1-7-40,P1-585
(十二)化學轉化膜法(金屬的氧化、磷化、鈍化處理)和金屬著色處理
1、金屬的氧化、磷化、鈍化處理的特點與應用:表1-7-41,P1-585
2、金屬著色處理:表1-7-42,P1-586
(十三)噴丸、滾壓、表面納米化
1、噴丸原理與應用:表1-7-43,P1-587
2、滾壓原理與參數:表1-7-44,P1-587
3、滾珠滾壓加工對碳鋼零件表面性質的改善程度:表1-7-45,P1-588
4、表面強化使疲勞強度增加的百分數:表1-7-46,P1-588
5、噴丸處理對汽車變速箱齒輪彎曲疲勞強度和接觸疲勞強度的影像:表1-7-47,P1-588
6、各種表面強化方法的特點:表1-7-48,P1-589
7、表面納米化:表1-7-49,P1-589
(十四)高能束表面強化技術
1、高能束表面強化技術的含義、特點、比較:P1-590
2、激光束、電子束 表面強化和離子束注入技術的分類、特點、應用:表1-7-50,P1-590
3、激光表面處理、離子注入技術應用實例:表1-7-51,P1-594
(十五)涂裝
1、涂裝技術的涂層體系和涂料的設計選用:表1-7-52,P1-597
2、按不同因素選擇涂料:表1-7-53,P1-598
3、耐熱涂層:表1-7-54,P1-601
4、三防(防濕熱、防鹽霧、防霉菌)涂層系統:表1-7-55,P1-602
5、各種涂裝類別所用油漆的通用技術要求(JB/T 5000.12-2007):表1-7-56,P1-604
6、涂裝通用技術條件(JB/T 5000.12-2007)
(1)鋼鐵制件表面的除銹方法、等級、使用范圍 :表1-7-57,P1-606
(2)鋼材表面焊縫、邊緣、其他區域的表面缺陷的處理等級(GB/T 8923.3-2009):表1-7-58,P1-607
(3)未注面漆顏色要求:表1-7-59,P1-609
(4)遠離1m以外配管顏色(GB/T 7231-2003):表1-7-60,P1-609
(十六)復合表面技術
1、以增強耐磨性為主的復合涂層
(1)電鍍、化學復合材料及其復合涂層:表1-7-61,P1-610
(2)多層涂層:表1-7-62,P1-613
(3)功能梯度涂層:表1-7-63,P1-616
(4)含表面熱處理的復合強化層:表1-7-64,P1-617
(5)含激光處理的復合強化層、其他表面技術的復合:表1-7-65,P1-621
2、以增強耐蝕性為主的復合涂層
(1)耐蝕復合鍍層、多層鎳-鉻鍍層:表1-7-66,P1-625
(2)鎳鎘擴散鍍層和金屬-非金屬復合涂層:表1-7-67,P1-626
(3)有機復合膜層:表1-7-68,P1-628
(4)自蔓延技術制備鋼基陶瓷復合材料、耐高溫熱腐蝕復合涂層:表1-7-69,P1-629
3、以增強固體潤滑性為主的復合涂層
(1)復合鍍固體潤滑材料、氣相沉積復合膜、多層膜:表1-7-70,P1-632
(2)含擴滲改性的表面膜層:表1-7-71,P1-636
(3)金屬塑料復合材料:表1-7-72,P1-638
(4)黏結固體潤滑膜:表1-7-73,P1-639
4、以提高疲勞強度等綜合性能的表面復合涂層:表1-7-74,P1-642
(十七)陶瓷涂層
1、陶瓷涂層的分類與選用:表1-7-75,P1-643
(十八)表面技術的設計選擇
1、表面(復合表面)技術設計選擇的一般原則:表1-7-76,P1-646
2、涂覆層界面結合的類型、原理、特點:表1-7-77,P1-649
3、鍍層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觸時的接觸腐蝕等級:P1-651
4、鍍層厚度系列及應用范圍
(1)鍍層使用條件分類:表1-7-78,P1-652
(2)電鍍、化學鍍不同金屬鍍層厚度系列和應用范圍:表1-7-79,P1-652
(3)常用轉化膜層的厚度系列和應用范圍:表1-7-80,P1-656
5、不同金屬及合金基體材料的鍍覆層的選擇:表1-7-81,P1-658
6、表面處理的表示方法
(1)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:P1-659
(2)金屬鍍覆表示符號:表1-7-82,P1-660
(3)涂料涂覆標記(GB/T 4054-2008)
(4)外觀等級、使用環境條件等級代號:表1-7-83,P1-661
(十九)有色金屬表面處理
1、鋁及鋁合金的氧化、著色
(1)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的分類、特點、應用:表1-7-84,P1-662
(2)鋁及鋁合金的著色:表1-7-85,P1-661
(3)干涉著色的條件:表1-7-86,P1-664
(4)鋁及鋁合金氧化膜的封閉:表1-7-87,P1-664
2、鎂合金的表面處理
(1)鎂合金的表面處理:表1-7-88,P1-665
至1-667
八、裝配工藝性(一)裝配類型和方法:表1-8-1,P1-668
(二)裝配工藝設計注意事項:表1-8-2,P1-668
1、盡可能使裝配操作分開:P1-668
2、減少裝配操作:P1-669
3、統一和簡化裝配操作:P1-670
4、保證裝配質量:P1-671
5、應便于裝配:P1-674
6、應便于拆卸:P1-674
7、考慮螺紋連接的工藝性:P1-675
8、避免裝配時的應力沖擊:P1-676
9、便于起吊安裝:P1-676
10、可能實現并簡化自動存儲和裝配:P1-677
(三)轉動件的平衡
1、基本概念:P1-677
2、靜平衡和動平衡的選擇:P1-678
3、平衡品質的確定(GB/T 9239.1~9239.2-2006)
(1)恒態(剛性)轉子平衡品質分級指南:表1-8-3,P1-679
(2)對應于各平衡品質等級的最大需用不平衡度:P1-680
4、轉子許用不平衡向校正平面的分配(GB/T 9239.1~9239.2-2006):P1-680
5、轉子平衡品質等級在圖樣上的標注方法:P1-682
(四)裝配通用技術條件(JB/T 5000.10-2007)
1、一般要求:P1-683
2、裝配連接方式
(1)一般連接螺栓擰緊力矩:表1-8-4,P1-684
3、典型部件的裝配
(1)滾動軸承
A、軸承蓋(座)修整尺寸:表1-8-5,P1-684
B、角接觸球軸承、單列圓錐滾子軸承、雙列推力球軸承 的軸向游隙:表1-8-6,P1-685
C、雙列、四列圓錐滾子軸承 的軸向游隙:表1-8-7,P1-685
(2)滑動軸承
A、上、下軸瓦外圓與相關軸承座孔的接觸要求:表1-8-8,P1-686
B、上、下軸瓦油楔尺寸:表1-8-9,P1-686
C、上、下軸瓦內孔與相關軸頸的接觸要求:表1-8-10,P1-686
D、均勻接觸限定值:表1-8-11,P1-686
(3)齒輪與齒輪箱裝配
A、齒面接觸斑點:表1-8-12,P1-687
B、箱蓋、箱體在自由狀況下的允許間隙:表1-8-13,P1-687
(4)帶、鏈傳動裝配:P1-687
(5)聯軸器裝配
A、聯軸器裝配精度:表1-8-14,P1-688
(6)制動器、離合器裝配:P1-688
4、平衡試驗及其他
(1)刮研表面接觸斑點:表1-8-15,P1-688
5、總裝及試車
(1)軸承試車時的溫升要求:表1-8-16,P1-689
(五)配管通用技術條件(GB/T 5000.11-2007)
1、管螺紋部位纏繞密封帶:表1-8-17,P1-690
2、管道系統試驗壓力:表1-8-18,P1-690
3、管夾裝配位置及裝配方法:表1-8-19,P1-690
4、配管對接焊的坡口形狀:表1-8-20,P1-692
至1-692
九、工程用塑料、粉末冶金零件 設計要素(一)工程用塑料零件設計要素
1、塑料分類、成形方法、應用
(1)塑料主要成形方法、特點、應用:表1-9-1,P1-693
2、工程常用塑料的選用
(1)不同用途零件所選用的材料:表1-9-2,P1-694
3、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結構要素
(1)幾種塑料的起模斜度:表1-9-3,P1-695
(2)零件不同表面的起模斜度:表1-9-4,P1-695
(3)熱固性塑料零件的壁厚:表1-9-5,P1-695
(4)熱塑性塑料零件的壁厚:表1-9-6,P1-695
(5)加強筋:表1-9-7,P1-695
(6)塑料零件壁寬與最佳厚度的關系:表1-9-8,P1-695
(7)孔的尺寸關系:表1-9-9,P1-695
(8)開孔最小直徑:表1-9-10,P1-696
(9)螺孔的尺寸關系:表1-9-11,P1-696
(10)螺紋退刀尺寸:表1-9-12,P1-696
(11)滾花尺寸:表1-9-13,P1-696
(12)條紋設計推薦尺寸:表1-9-14,P1-696
4、塑料零件的尺寸、塑料軸承的配合間隙
(1)塑料零件尺寸公差推薦值:表1-9-15,P1-697
(2)幾種塑料軸承的配合間隙:表1-9-16,P1-697
(3)聚甲醛軸承的配合間隙:表1-9-17,P1-697
5、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設計注意事項 :表1-9-18,P1-697
(二)粉末冶金零件設計要素
1、粉末冶金的特點及主要用途
2、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、尺寸范圍、精度
(1)最小壁厚:表1-9-19,P1-700
(2)一般燒結零件的尺寸范圍:表1-9-20,P1-700
(3)燒結零件尺寸公差:表1-9-21,P1-700
(4)精壓零件尺寸公差:表1-9-22,P1-700
3、粉末冶金零件設計注意事項:表1-9-23,P1-700
結束至1-7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