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摘要】分析了塑膠模具鋼的行業現狀及4Cr13型耐蝕塑料模具鋼的特性,對不同熱處理工藝的4Cr13模具鋼的顯微組織、硬度及成分進行了對比分析。結果顯示,模鑄的4Cr13鋼經在線預硬、一次回火后,顯微組織呈條帶狀分布,其原因為鋼中成分偏析導致,經二次回火后可減輕。另外,對不同冶煉狀態下的4Cr13模具鋼組織進行了對比分析,結果顯示,電渣鋼經二次回火后,組織細致均勻,可用于具有高要求的塑料模具制造。
關鍵詞:預硬化;顯微組織;耐蝕塑料模具鋼;4Cr13
1 引言
模具被譽為“工業之母”,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基礎。據統計,超過80%的工業產品需要模具成型[1]。一般成型(形)的方式包括注射、鍛造、沖壓、擠壓、3D打印等等,其中注射成型與化工及塑料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。由于塑料具有優異的加工性能和品種多樣化的特點,目前已成為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四大材料(木材、水泥、鋼鐵、塑料)中發展最快的材料。隨著各行業對塑料及其制品需求的迅速發展,近年來塑料模具也已經成為模具行業產量最大的品種。注射模的發展直接決定了塑料模具鋼的發展。近些年,各個國家分別形成了各自的塑料模具鋼品種體系。4Cr13預硬化模具鋼屬于中碳高鉻型耐蝕塑料模具鋼,適宜制造承受高負荷、高耐磨及腐蝕介質作用下的塑料模具、透明塑料制品模具等,具有硬度均勻、拋光性能良好的特性,其相應德國材料牌號為DIN 1.2083。經過特定熱處理工藝后,4Cr13 材料的洛式硬度值最高可達50~55HRC,在一定的拋光工藝下,模具表面可達高鏡面效果[2],并對氯氟等氣體有很好的抗腐蝕能力,機械加工性能好,因此,深受廣大模具鋼用戶青睞,是用量較大的高等級耐蝕塑料模具鋼之一。隨著模具上下游企業對模具成本降低的呼聲越來越大,近年來興起了在線預硬化代替離線調質的熱處理工藝。在線預硬化是指模具扁鋼軋制后,使用軋制余熱不經補償加熱直接進行淬火的工藝。由于其具有工藝流程短、能耗低、產品特性優良等優勢,已逐漸被市場采納。2 試驗材料與方法本文研究對象為某廠生產的 4Cr13 型耐蝕塑料模具鋼,其成分如表1所示。
按照使用用途,可將4Cr13模具鋼按熔煉工藝分為模鑄、電渣兩種狀態,其冶煉工藝分別為:電爐+AOD+LF精煉+模鑄、電爐+AOD+LF精煉+連鑄+電渣重熔。
為分析不同冶煉狀態、不同熱處理工藝下模具鋼的組織特性,對預硬化4Cr13模具鋼按如下工藝進行生產試驗,分別為: 1#:模鑄→(開坯軋制)→在線預硬→一次回火。 2#:模鑄→(開坯軋制)→在線預硬→二次回火。 3#:電渣→(開坯軋制)→離線預硬→二次回火。3 檢驗結果(1)對1#、2#、3#工藝生產的模具鋼進行100倍及500倍金相分析,其組織形貌如圖1、圖2、圖3所示。
(2)為分析金相顯微鏡下差異組織的具體成分,對圖1a中所示A位置及B位置及圖1b中C位置進行成分分析,其結果如圖4所示。
(3)對圖1中A、B兩項組織分別進行顯微硬度測試,其結果分別為326HV、296HV。
圖1 模鑄4Cr13鋼在線預硬一次回火后的組織形貌
圖2 模鑄4Cr13在線預硬二次回火后的組織形貌
圖3 電渣4Cr13離線預硬二次回火后的組織形貌
圖4 模鑄4Cr13鋼掃描電鏡形貌及成分分析
4 結果分析
4.1 一次回火與二次回火的組織分析
圖1為模鑄在線預硬一次回火后的組織形貌,從 圖1中可以看出,回火后的模具鋼顯微組織呈明顯條帶狀分布,根據硬度檢測結果,白色組織(圖1中所示A處)顯微硬度較黑色組織(圖1中所示B處)顯微硬度高30HV。其成分分析結果顯示,白色組織Cr含量較黑色區域高約 1%。在更高倍率顯微鏡下可以看出,白色組織內部仍存在點狀分布的黑色組織,經能譜分析,其含Cr約20%。
在鋼液澆鑄后,隨溫度降低,鋼水逐漸由外向內、由下向上開始凝固。由于選份結晶的特點,先凝固區以樹枝狀晶形式長大。隨著凝固向內進行,鋼液溫度梯度減小,鋼液凝固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范圍內進行的,樹枝晶充分長大,并在主軸間產生大量的次軸(見圖5),給偏析提供了有利條件。
圖5 樹枝晶長大過程
成分分析顯示,圖1中A、B位置由于鋼錠澆鑄時的選份結晶,鋼中存在微區成分差異。如圖 6 所示,由于A位置的鉻含量高于B位置,使得此處的奧氏體轉變曲線向右移,降低了鋼的冷卻速度。在同等淬火冷卻強度下,A 位置的奧氏體過冷度大于 B 處,因 此 A 位置的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的冷卻速度更快,導致此處的硬度高于 B 位置。同時,由于此處的鉻含量偏高,相比更耐腐蝕,因此在顯微鏡下呈現黑白兩種形貌。淬火后的4Cr13鋼在回火條件下[3],由于時間的延續或溫度的變化,其析出碳化物的類型也發生變化, 即(Fe、Cr)3C→(Cr、Fe)7C3→(Cr、Fe)23C6。鋼經一次回火后,鋼中部分碳原子從碳化物中析出,但仍有一部分碳原子固溶在碳化物中。二次回火給這些碳原子繼續提供能量,馬氏體中的過飽和碳原子繼續進行擴散,畸變能進一步得到釋放,因此從顯微鏡下觀察,鋼中的碳化物條帶狀組織趨于均勻,試樣中的白色組織明顯減少,如圖2 所示。圖6 4Cr13鋼TTT曲線
4.2 在線預硬與離線預硬的組織分析4Cr13鋼為過共析鋼,在退火組織中,其碳化物含量較多,即使采用1,060℃~1,100℃的溫度進行奧氏體化,鋼中的碳化物也不能完全溶解。但是由于淬火溫度高于1,100℃時,鋼中存在較多的殘余奧氏體,淬火硬度反而下降,因此傳統的淬火溫度一般選擇在1,050℃進行加熱[4]。
在線預硬化是指模具鋼軋制后,使用軋制余熱不經補償加熱直接進行淬火的工藝。由于使用軋制余熱,軋前加熱爐加熱溫度高,因此大部分合金元素在奧氏體中得到溶解,具備一定淬火的組織條件。同時由于其具有工藝流程短、能耗低等優勢,已逐漸被市場采納,其一般的淬火溫度約為830℃~850℃。
由于其工藝特點,較傳統的調質仍有所區別。圖4是經電渣重熔的4Cr13離線調質、二次回火后的組織形貌,可以看出,其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和粒狀碳化物,細致均勻,可用于具有高拋光性、高耐蝕、高表面質量要求的模具制造,如光照相機、太陽眼鏡鏡片等光學產品以及注射器和分析藥瓶等醫療器械產品。
5 結論
由于成分偏析,導致過冷奧氏體連續轉變曲線右移,模鑄的4Cr13鋼經在線預硬后,富鉻區組織轉變不充分。經二次回火后,可減輕組織差異,可被用于具有一般要求的塑料模具鋼,兼備經濟性與耐蝕性能。
如注射模要求具有更高的拋光性、耐蝕性以及高的塑件表面質量時,可選用電渣重熔鋼材,并經過離線調質更佳。
—The End—《模具制造》月刊
《模具制造》月刊是由模具制造雜志社出版發行的大型科技期刊,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1-3508,國內統一刊號CN 44-1542/TH。本刊以服務模具制造企業為辦刊宗旨,面向模具界科研部門、工廠、企事業單位以及所有與模具制造相關的人士發行,為模具制造企業提供設計技術、制造工藝、市場動態和行業信息等多方面的幫助。在行業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,是您提高模具設計、制造水平的好幫手,也是您展示技術、產品、企業形象的最佳舞臺。
所設主要欄目:
模具CAD/CAM、沖模技術、型腔模(塑料模、鑄造模、鍛模等)技術、模具制造技術、模具材料及熱處理技術、企業管理、設計與制造小經驗、設計與制造論壇、行業動態、市場信息(產品供求、技術需求與轉讓、人才市場、招生與培訓、工程招標等)、讀者之音、企業專訪和新產品新技術推介等。
想了解更多關注--